经济不好的时候,多少老板在做两件事:
要么对着报表叹气,要么抓着部门经理逼问“怎么省钱”。
但你知道吗?
富士康这些500强企业,从来不用“裁员砍预算”这招降本——他们靠的是“成本归零”思维,让利润自动翻番。
今天就把这套实战打法拆解给你,中小企业也能直接抄作业。
一、你所谓的“降本”,可能正在毁掉企业
前几天见了个做服装的老板,愁眉苦脸说今年利润跌了30%。
细问才知道,他为了“降本”,把面料换成了便宜货,结果退货率涨了5倍,老客户跑了一半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瞎降本”:
只盯着账本上的数字砍,却不管客户要不要、市场认不认。
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“东西做出来就有人买”的年代了——产品过剩、消费降级、竞争内卷,客户只愿意为“自己需要的价值”掏钱。
你企业里藏着多少“无效成本”?
- 研发部花半年搞的新功能,客户根本不用;
- 市场部投了10万做推广,来的都是薅羊毛的无效客户;
- 仓库里堆着几十万的货,都是去年卖不动的款式;
- 管理层开两小时会,连个具体方案都定不下来……
这些成本,本质上都是“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浪费”。
真正的降本增效,不是砍成本,而是把这些“浪费”变成“利润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500强的“成本归零”思维: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
在富士康做过多年经管,见过太多企业死在“成本误区”里。
“好的降本,是让资源像激光一样聚焦——只打在客户最需要的地方。”
核心就两个动作:
第一步:给成本“做减法”——砍掉不创造价值的环节
在富士康时,有个经典案例:
某产品线的包装成本一直居高不下,后来发现,客户根本不在乎包装盒多精美,只关心“能不能保护产品、拆着方便”。他们立刻简化包装设计,直接省了30%的成本,客户满意度还没降。
怎么做?
拿一张纸,列出企业所有成本项,问三个问题:
1. 这个成本能帮客户解决什么问题?
2. 去掉它,客户会在意吗?
3. 有没有更便宜的方式达到同样效果?
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减,直到剩下的都是“客户愿意买单的成本”。
第二步:给效率“做加法”——让价值创造更快一点
增效不是“让员工加班”,而是优化“从投入到产出”的速度。
比如:
- 以前签个合同要走5个审批流程,现在明确“非核心事项1天内搞定”;
- 销售报表以前要手动统计3小时,现在用工具自动生成,误差还更小;
- 客户投诉以前要转3个部门,现在指定专人对接,24小时内给解决方案。
说白了,就是让“创造价值的动作”更顺、更快、更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中小企业能直接抄的3个实战技巧
1. 用“客户价值清单”筛成本
把你的产品/服务拆成一个个具体功能,让老客户打分(1-10分),低于6分的功能,要么砍掉,要么简化。
比如一家餐饮老板发现,客户对“免费小吃”的评分只有4分,果断换成“小份试吃新品”,既省了成本,又带动了新菜销售。
2. 搞“流程瘦身”:每个环节问“能不能少一步”
在帮一家工厂优化流程时,发现采购申请要经过“采购员-采购经理-财务-副总”4级审批,其实80%的常规采购根本不用副总批。
改成“3000元以下采购经理直接批”后,采购效率提了50%,还减少了3个专职审批岗的人力成本。
3. 算“投入产出比”:每花一笔钱,先问“能赚回多少”
别再凭感觉花钱了。
比如投1万做抖音推广,就要算清楚:
带来多少咨询、多少成交、赚了多少利润。
如果投入1万只赚回8000,立刻停掉,把钱转到能赚回1.5万的渠道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、为什么这套方法在500强能用,中小企业也适用?
因为它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:
商业的本质是“价值交换”,企业只需要做好“客户想要的”,去掉“客户不要的”。
经济下行期,抱怨没用,焦虑没用。
真正能活下来、活得好的企业,都是能把“每一分钱都花出价值”的狠角色。
与其盯着市场发愁,不如现在就拿起笔,算算你的企业里,藏着多少能变成利润的“浪费”。
图片
孙继彬 经营分析降本增效
孙继彬(成本归零孙经管)东北财经大学硕士,中国注册会计师,高级会计师,天睿恒企(广州)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
20多年财务管理经验,其中富士康、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经验15年,连续创业10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